霞浦海参养殖从无到有,后来居上,仅用不到10年时间,成为全国四大主要产区之一,靠的是敢闯敢干和不断创新。近日,霞浦县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的合作取得初步成果,海参功能性饲料试验阶段效果良好,网箱养殖模式开始推广,霞浦海参逐步进入生态化、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功能性饲料研发取得突破
2021年霞浦县政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团队签订合作协议,聘请王印庚团队在霞浦县开展“霞浦县海参疾病综合防控技术方案”项目,重点研究解决霞浦海参致病菌病原库建立、筛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灭杀药物、功能性全营养饲料开发等问题。
1月12日,王印庚团队一行6人向霞浦县政府和协会通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霞浦县副县长雷长兴、海洋渔业局局长苏贞富、协会会长陈兴生参加会议。自2019年开始,王印庚研究员团队已多次对霞浦海区的水质、底泥、海参等进行取样分析。目前已分离出5种致病菌,并正在研究致病机制和灭杀药物。功能性全营养饲料研发已经取得成果,并与福州天凯公司联合生产出粘性、片状、颗粒3种形态的功能性、全营养海参专用饲料。
据王印庚研究员介绍,该功能性饲料中添加了由该团队研发的中草药,能预防海参多种常见病的发生,并对海参的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该功能性饲料已在霞浦海区多个养殖单位作投喂实验,初步效果较为理想。该饲料具有以下优势:稳定性强:可在水中保持72小时,适合霞浦海参3天一喂的养殖模式;利用率高:由于饲料中含有天然粘合剂,散失率比传统饲料低,流失少;营养全面:可满足海参生长对营养的需求,从实验结果看,目前长势基本与传统投喂模式持平;成本较低:饲料比2.6:1(2.6斤饲料长1斤海参),比以往使用的搅拌饲料成本低。1月13日,王印庚研究员团队在霞浦县海参协会与养殖大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王印庚研究员通报了二次水质检测的情况,指出霞浦海参养殖区域的水质总体是达标的、良好的。但仍然存在有机质含量过高问题。建议霞浦应进一步巩固渔业升级改造的成果,合理布局养殖区域,特别是海参养殖区之间的小航道应统一规划,增加宽度,保障海上作业“交通畅通”,促进海区水流通畅。据实地考察,霞浦养殖户从2021年始就进行网框养殖海参实验,效果不错。今年小范围推广,目前长势正常,具有海参品相好人工省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功能性饲料研发突破,配上投饵机等,霞浦海参养殖海上工业化有望实现。